舟泊常州

舟到毗陵日已昏,维舟柳下宿西门。
几家灯火桥边市,一曲渔歌郭外村。
远树依微寒鸟集,古城寥落暮云屯。
相亲喜有同袍客,吟得新诗可细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泊常州》是明代诗人钱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常州停船时所见的景色和所感之情。以下是一些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钱绅,字孟书,明代苏州府吴县人,少时读书修行,后领乡荐,授苏州儒学训导,升鄞县教谕。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舟泊常州》,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创作才华。
  • 写作时间:据传这首诗是在钱绅游览常州、停船泊岸时所作。
  • 作品风格:《舟泊常州》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1. 诗句内容
  • 景物描写:首句“舟到毗陵日已昏”描绘了诗人抵达常州的时间和天色已晚的景象;“几家灯火桥边市,一曲渔歌郭外村”则描述了夜幕降临后,桥边市集与郭外村庄的宁静生活。
  • 情感表达:诗中的“相亲喜有同袍客,吟得新诗可细论”反映了诗人在夜晚与友人相聚,吟诗作乐的情景。
  • 历史联系:舣舟亭与苏东坡有关。《舟泊常州》中提及的舣舟亭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建的,而苏东坡曾在常州停留并在此泊舟,使得舣舟亭成为常州的文化遗迹。
  1. 文化意义
  • 纪念意义:舣舟亭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对北宋文豪苏东坡在常州留下的印记的一种纪念。通过建设舣舟亭,常州市民向苏东坡表示敬意,也使这座亭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方。
  • 教育价值:舣舟亭作为教育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和苏轼生平的机会,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舟泊常州》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

《舟泊常州》不仅仅是一首诗,它也是常州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上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