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月游浮邱

久释樊笼累,养拙甘龙蠖。
九秋兴攀陟,挹袖谐所托。
丹垩抚虚馆,紫烟尚浮阁。
始欣群动息,暂与世缘薄。
玉管促飞鸾,朱羽时鸣雀。
平峦收夕霏,远流■归壑。
清宴美芹粟,华年嘻荑萼。
岂乏登高怀,所愧正述作。
悠哉澹忘归,况此成大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菊月游浮邱》并非黎民怀的作品,而是明代诗人李英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技艺,在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李英的这首诗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菊月游浮邱》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五言律诗的传统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例如,诗中的“久释樊笼累,养拙甘龙蠖。九秋兴攀陟,挹袖谐所托”等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深秋时节攀登高处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李英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他的诗句往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如“玉管促飞鸾,朱羽时鸣雀。平峦收夕霏,远流归壑”等,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变化,也传达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此外,诗中运用了一些典型的文学手法,如象征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引人深思。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菊月游浮邱》不仅是李英个人创作的结晶,更是明代文人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时期,文人常常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李英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产物,他通过对浮邱(浮邱山)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李英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明代诗歌的发展轨迹,也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特色。通过对《菊月游浮邱》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和追求。

《菊月游浮邱》是明代诗人李英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技艺,在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英个人的文学才能,也是明代文人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