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洛道中

嵩高云气晚嵯峨,清洛西风咽急波。
水色山光浑似旧,汉家陵墓夕阳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巩洛道中》并非明代诗人薛瑄的作品,而是魏晋时期魏晋诗人陆机的名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289年,即吴国灭亡后,诗人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离开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前往洛阳。

陆机,字士龙,号思玄,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潘岳并称“二陆”,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作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而著称,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机的《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不仅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忧思和孤独感,还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新环境的适应。

陆机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旅行诗,而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陆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知旅途的恐惧和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和反思。

《巩洛道中》实际上是魏晋时期陆机的作品,而非明代薛瑄所作。这首诗不仅是陆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陆机的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深邃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