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鹤舒山人别馆

却扫元非病,斋心欲断缘。
残年惟翰墨,虚壁祗灯烟。
夕露滋团菊,斜阳下冷蝉。
汉庭今重武,谁好子云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鹤舒山人别馆》是明代诗人黎民表的诗作。在这首作品中,黎民表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深刻感悟。诗中“却扫元非病,斋心欲断缘”两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生活态度。以下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作背景:《过鹤舒山人别馆》创作于明代,这是黎民表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和对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墨客常常被功名利禄所累,但黎民表通过此诗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2. 诗作内容:诗歌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却扫元非病,斋心欲断缘。” 这表明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接着,“残年惟翰墨,虚壁祗灯烟”,表达了诗人晚年致力于文学艺术,享受着孤独中的创造乐趣。“夕露滋团菊,斜阳下冷蝉”则展现了一幅秋日黄昏的静谧美景,菊花在露水中更显得清雅,寒蝉在斜阳下发出哀鸣。最后两句“汉庭今重武,谁好子云玄”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古代贤人的尊崇。
  3. 艺术特色:黎民表运用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种朴素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过鹤舒山人别馆》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黎民表的《过鹤舒山人别馆》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性和审美情趣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精神追求的象征。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反思,诗人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