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仙坛

坐出千林杪,坛荒累劫馀。
烟霞归内景,天地入蘧庐。
白石留禽戏,苍筠篆鸟书。
无能探蕊笈,归路独踟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仙坛》是明代诗人黎民表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黎民表(约1495年-1563年),字廷献,号东山,广东番禺人,明代著名诗人、学者。他的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刘仙坛》
    坐出千林杪,
    坛荒累劫馀。
    烟霞归内景,
    天地入蘧庐。
    白石留禽戏,
    苍筠篆鸟书。
    无能探蕊笈,
    归路独踟蹰。
  3. 诗句解析
  • 坐出千林杪:坐在高处,可以俯瞰整个山林,视野极为开阔。
  • 坛荒累劫馀:形容古老的祭坛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存完好。
  • 烟霞归内景:烟霞缭绕,仿佛回到了仙境,体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象的向往。
  • 天地入蘧庐:将天地比作蘧庐,意味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
  • 白石留禽戏:白色的石头上留下了鸟儿嬉戏的痕迹,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 苍筠篆鸟书:苍翠的竹子上雕刻着鸟儿的图案,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尊重。
  • 无能探蕊笈:无法探寻到书籍里的知识,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学问的敬畏之情。
  • 归路独踟蹰:归路漫漫,心中犹豫不决,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千林杪”、“烟霞”、“天地”等,都是极具画面感的词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
  • 寓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如“无能探蕊笈”所体现的对知识追求的反思,以及“归路独踟蹰”所表达的人生迷茫与选择。
  • 语言精炼:黎民表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

《刘仙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与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与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