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吴明卿游大觉庵

风尘不入寺,花木自为林。
赤日清凉地,青山吏隐心。
古藤垂屋角,独鹤占松阴。
车马长安客,谁能向此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吴明卿游大觉庵》是明代诗人黎民表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绘了大觉庵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在游览时所感受到的清幽和自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风尘不入寺,花木自为林。
    赤日清凉地,青山吏隐心。
    古藤垂屋角,独鹤占松阴。
    车马长安客,谁能向此寻。

  2. 内容解析

  • 风尘不入寺:描述了寺庙周围没有世俗的尘埃,保持了一片清净之地。
  • 花木自为林:表明寺院里的花草树木自成一景,无需人为干预也能繁茂生长。
  • 赤日清凉地:指大觉庵在烈日下依然凉爽宜人,如同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
  • 青山吏隐心:暗喻诗人自己像一名在青山中隐居的官员,心境宁静。
  • 古藤垂屋角:描述寺庙周围古老的藤蔓缠绕于屋檐,增添了一份古朴与神秘。
  • 独鹤占松阴:一只孤独的鹤占据了松树的阴凉之处,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车马长安客:暗示了游客来自繁华的京城,但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 谁能向此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放松的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疏离。
  1. 艺术风格
  • 黎民表的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大觉庵的自然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诗中的意象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如画的景色,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明代的社会环境有关。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士大夫为了避世而选择归隐山林。在这样的背景下,黎民表创作了这首《同吴明卿游大觉庵》,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思考和追求。

《同吴明卿游大觉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