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关城公署

深院静松筠,喧喧鸟雀群。
窗明犹瞰雪,榻冷半侵云。
入夜风声异,边关气色分。
更长梦猿鹤,不解赋从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关城公署》一诗赏析

《宿关城公署》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受。以下是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与意境
  • “深院静松筠,喧喧鸟雀群。”描绘了一座庭院中安静而祥和的景象,松竹的清幽与鸟雀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
  • “窗明犹瞰雪,榻冷半侵云。”窗户明亮,能望见外面的雪景;榻冷,意味着夜晚的寒意渗透床榻。
  • “入夜风声异,边关气色分。”夜间风声的变化预示着边境的紧张气氛。
  • “更长梦猿鹤,不解赋从军。”长夜难眠,梦中出现猿鹤之形象,表达了无法理解从军的艰辛。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静松筠”、“喧喧鸟雀群”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 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 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诗歌富有诗意和哲理。
  1. 历史文化背景
  • 《宿关城公署》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宿关城公署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见证了明朝时期边疆的战事。
  • 诗中的“更深夜静”和“风声异”,反映了当时的边疆局势紧张,战事频繁。
  • 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士兵的同情。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关切。
  • 诗中“不解赋从军”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从军的无奈和辛酸,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宿关城公署》作为一首明代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