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谦之丘使君自天宁寺骑至西湖上

欲送残春去,长堤日已曛。
村舂隔水远,浦树到湖分。
惜别贪携手,行吟独共君。
莫惊沙上鸟,飞去各青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谦之丘使君自天宁寺骑至西湖上》这首诗并非由黎民表创作,而是明代诗人杨循吉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西湖边骑马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慨和对友人惜别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题解读:《同谦之丘使君自天宁寺骑至西湖上》是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作者在天宁寺附近骑马经过西湖时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到的情感。诗中的“丘使君”指的是一位名叫丘的官员,而“同谦之”则可能是这位官员的朋友或同伴。

  2. 诗意解析:诗的前两句“欲送残春去,长堤日已曛”描绘了诗人站在长堤上,目送着春天的逝去,夕阳已经将长堤染成昏黄色。第三、四句“村舂隔水远,浦树到湖分”表现了村庄里的舂米声隔着水面传来,浦上的树木仿佛到了湖边一样显得分外清晰。这两句通过对声音和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离愁的氛围。

  3. 情感表达:第五句“惜别贪携手,行吟独共君”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刻的不舍,以及希望与友人携手同行的愿望。第六句“莫惊沙上鸟,飞去各青云”则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达,暗示着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因为各自的追求而走向不同的未来,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个体的独立。

  4. 艺术特色:杨循吉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著称,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5. 文化背景:明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时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杨循吉作为明代诗人之一,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同谦之丘使君自天宁寺骑至西湖上》是杨循吉的一首诗,而非黎民表所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还能够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