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寺牡丹

一径交深竹,千丛暗野堂。
碧疑天女唾,花是佛王香。
绝艳休相妒,佳期不可忘。
飘零一杯酒,长啸望西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功德寺牡丹》是明代诗人黎民表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和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功德寺牡丹》的作者是明朝诗人黎民表。黎民表在诗中通过对“功德寺牡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花的自然美,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蕴。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句解析
  • 诗中第一句“一径交深竹”,描绘了通往功德寺的道路两旁茂密的竹子,形成了一条幽深的小径;
  • “千丛暗野堂”则形容了牡丹花丛中隐约可见的寺庙轮廓,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
  • “碧疑天女唾,花是佛王香”则是诗人对于牡丹花色彩和香气的赞美,将牡丹比作天女洒下的泪珠,佛王身上的香气;
  • “绝艳休相妒,佳期不可忘”表达了诗人对牡丹之美难以企及的遗憾,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与牡丹相遇的时刻;
  • “飘零一杯酒,长啸望西房”描绘了诗人在欣赏牡丹时饮酒长啸的场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1. 作品鉴赏:《功德寺牡丹》不仅仅是对牡丹花本身的描写,更是通过对牡丹花的描述来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以牡丹为媒介,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留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功德寺牡丹》不仅是一篇描写牡丹花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和审美情趣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也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