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祠

夫妇君臣,人之大伦。
妇之从夫,犹臣于君。
一有急难,均为死节。
庶几大义,不愧臣妾。
卓卓贤周,义不忘刘。
濒危绐贼,窜身中流。
中流陨命,不但已已。
容服整然,死如不死。
七日浮尸,溯流而还。
夫故身同,面夫昔颜。
以义捐躯,孰不震骇。
坟祠像设,孰忍迁改。
几经兵燹,忽焉就荒。
有贤诸孙,嘅念弗忘。
既修其祠,复饰其像。
澜海之壖,桂圃之上。
纂志标题,经两翰林。
我言奚似,纪还于今。
薄俗何人,逆臣悖妇。
闻风革心,凛然千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贞节祠》是明代诗人黎暹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诗句表达了对夫妇君臣关系的尊重与女性在危难时刻的忠诚。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文学作品《贞节祠》:

  1. 作品概述
  • 《贞节祠》由明代诗人黎暹创作,属于古代诗歌范畴,体现了古人对于忠孝节烈等传统美德的重视。
  • 该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对于贞节的推崇和强调。
  1. 内容解析
  • 在《贞节祠》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间的关系。“夫妇君臣,人之大伦。妇之从夫,犹臣于君。”这句话表达了男性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
  • 诗中提到女性在丈夫遇险时应当挺身而出,“一有急难,均为死节。庶几大义,不愧臣妾。”这表明在传统道德框架内,女性应承担起保护家庭、支持丈夫的责任,即便面对生死关头也不退缩。
  • 诗句“卓卓贤周,义不忘刘。濒危绐贼,窜身中流。”则描述了女性在国家危难时期表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这不仅是对个人勇气的认可,也是对整个民族凝聚力和抵抗力的肯定。
  1. 历史影响
  • 《贞节祠》不仅是一首诗歌,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通过研究此类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准则。
  • 文学作品如《贞节祠》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承功能。它们不仅传达了道德理念,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贞节祠》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古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