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德民双竹

此君一本森双干,恰似孤竹生夷齐。
清风节操终并立,明月环佩长相携。
或骑两龙齐上下,又挟苍凤随高低。
何当联镳入云去,玉笙吹向瑶池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宅德民双竹》是元末明初诗人钱宰所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钱宰,字子予,一字伯钧,元末明初浙江会稽人。钱宰在元至正间中甲科,时称宿儒,后参与朱元璋征召,洪武初被徵聘修礼、乐书,并授国子助教、进博士。晚年因命修订蔡氏《书传》,得赐归家。
  1. 诗歌全文
    此君一本森双干,恰似孤竹生夷齐。清风节操终并立,明月环佩长相携。或骑两龙齐上下,又挟苍凤随高低。何当联镳入云去,玉笙吹向瑶池西。

  2. 作品赏析

  • 诗意解读:《宅德民双竹》通过“双竹”这一意象,寓意着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诗中的竹子,如同古人的品德一般,既独立又相依,象征着君子之道。
  • 象征意义:“双竹”象征着两种美德的结合,即高风亮节和清雅超逸,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双竹”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和谐与平衡,如文中所言的“清风节操终并立,明月环佩长相携”,意指君子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共同进退。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如“清风节操终并立,明月环佩长相携”不仅描绘了竹林的景象,更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理想的向往。
  1. 写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钱宰创作《宅德民双竹》的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该诗是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下完成的。
  1. 文化传承价值
  • 作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诗歌,《宅德民双竹》在弘扬国学、传承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宅德民双竹》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