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养能云松巢

昔人醉捉江月去,此地安得云松巢。
落日九江劳梦想,清风五老入神交。
有时云气生窗几,长听松声下树梢。
却是传家有仙骨,越山多处结衡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李养能云松巢》是一首元末明初时期的诗歌,由明朝诗人钱宰创作。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钱宰(1328年—1399年),字君采,一字处和,号西庐,晚年号潜庵,浙江嘉兴人。元末明初期文学家、画家。他以诗名于明代,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昔人醉捉江月去,此地安得云松巢。
    落日九江劳梦想,清风五老入神交。
    有时云气生窗几,长听松声下树梢。
    却是传家有仙骨,越山多处结衡茅。
  • 翻译
    古人醉酒捉住江上的月亮离去,这里如何能得到云松的巢穴?
    落日时分在九江让人倍感劳累,清风中有五老神仙的气息。
    有时候云气生出窗户几案上,经常听到松树的声音从树梢传来。
    然而家中传有仙骨,越山之处多有衡茅居住。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通过对云、松、月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之美。
  • 同时,诗人通过对落日、清风、云气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诗中的“传家有仙骨”更是赋予了作品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富含哲理意味。

《题李养能云松巢》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美的诗歌。它不仅是钱宰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作者的艺术才华和高超技巧,还能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自然的神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