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奉鄮翁韵

白圭连三复,狂起舞中庭。
逸调琴流水,豪光剑射星。
怀人南郭畔,居士眼常醒。
欲寄采莲曲,知君听不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月十五日奉鄮翁韵》是一首明代诗人霍与瑕的诗作

霍与瑕,字白圭,明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五月十五日奉鄮翁韵》便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研究明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从几个维度深入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霍与瑕创作《五月十五日奉鄮翁韵》时正值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国运多舛。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
  • 此诗的创作时间虽不明确,但据诗中的“狂起舞中庭”等句可推测,这可能是诗人在特定情感驱动下所作,反映了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1. 艺术特色
  • 《五月十五日奉鄮翁韵》采用了典型的律诗形式,四联结构,每联八句,共五十六句,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琴声比喻为流水,剑光比喻为射星,使得诗歌意象丰富,层次分明。
  • 诗人通过对南郭畔怀人的描写,以及欲寄采莲曲却知君听不听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种深情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细腻,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五月十五日奉鄮翁韵》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还折射出文人对于理想、现实和命运的思考。
  • 诗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五月十五日奉鄮翁韵》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也是了解明代诗歌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才华和才情,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