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喜晴用韵

春光淡淡水漫漫,人日晴晖减旧寒。
卜岁应知民事泰,乐天宁怨路行难。
酒杯入夜邀新月,箫管乘风过远滩。
二十三回来往惯,真能一一数江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日喜晴用韵》是明代诗人霍与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的美好祝愿,以及个人心境的愉悦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基本信息:霍与瑕,字勉衷,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出身。他曾担任慈溪知县,因不礼见鄢懋卿而被劾罢官。后任鄞县知县,官至广西佥事。
  • 政治生涯:霍与瑕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弹劾罢免。他的政治生涯反映了明代官场的复杂性和腐败性。
  1. 诗歌原文
  • 诗句摘录:“春光淡淡水漫漫,人日晴晖减旧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过去阴冷日子的告别。
  • 诗句解析:通过“春光淡淡水漫漫”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给人以宁静和清新的感觉;“人日晴晖减旧寒”则表达了在春天的阳光下,过去的寒冷逐渐消退,象征着国泰民安的景象。
  1. 艺术风格与手法
  • 用韵特点:这首诗采用了平仄相间的押韵方式,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吟唱。这种押韵技巧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一种美学追求,即音韵和谐,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酒杯入夜邀新月”中的“新月”既指自然现象,也暗示了新的开始和美好的祝愿。
  1. 主题思想
  • 社会愿景:霍与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他认为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国家也将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道路。
  • 个人情感:从诗中可以看出,霍与瑕在春天到来之际,心情愉悦,对生活充满希望。他的这种情感也传递给了读者,使人们感到温暖和鼓舞。
  1.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人日喜晴用韵》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欣赏的对象,更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它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人日喜晴用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一首蕴含丰富社会寓意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