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泉索赋喜雨

苦热真嫌夏日长,片云今夕作秋凉。
颠风未欲惊蒲柳,急雨还能养稻粱。
病骨清泠唯稳睡,吟怀衰老减疏狂。
冯唐过我谈新咏,扣户先愁债未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老泉索赋喜雨》是元代诗人蓝仁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蓝仁,字善夫,号蓄斋,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二蓝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元代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苦热真嫌夏日长,片云今夕作秋凉。颠风未欲惊蒲柳,急雨还能养稻粱。病骨清泠唯稳睡,吟怀衰老减疏狂。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首句“苦热真嫌夏日长”表达了对炎热夏季的不满与抱怨,而第二句“片云今夕作秋凉”则转折到希望天气转凉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第三四两句“颠风未欲惊蒲柳,急雨还能养稻粱”,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以及对农作物的关切之情。最后两句“病骨清泠唯稳睡,吟怀衰老减疏狂”,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心境的转变,表现出诗人晚年的恬淡与从容。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上。首先,从语言风格来看,蓝仁擅长使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其次,从思想内涵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 文化背景:《老泉索赋喜雨》创作于元代,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同时,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倾向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老泉索赋喜雨》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蓝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