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景章

闲云野水平生趣,大帽宽衫未老身。
五亩受廛依旧俗,十年开径候何人。
诗名渐远非长计,酒兴全疏且耐贫。
欲扣柴门连疾阻,好风良月忆相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陈景章》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蓝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陈景章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其生活状态的关切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
  • 蓝仁(1320~1386),字静之,元末明初福建崇安人。
  • 他与弟弟蓝仁智一同前往武夷山师从杜本学习四明任士林诗法,因此弃科举,专意于诗。后来在武夷书院担任山长,但最终未能上任。入明后,因例被徙至凤阳,居住数月后放归,以寿终。他的诗作风格和平雅淡,有《蓝山集》。
  1. 诗歌原文
    闲云野水平生趣,大帽宽衫未老身。
    五亩受廛依旧俗,十年开径候何人。
    诗名渐远非长计,酒兴全疏且耐贫。
    欲扣柴门连疾阻,好风良月忆相亲。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闲云野水”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境界,而“大帽宽衫”则体现了作者不拘小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情感真挚:通过对陈景章生活环境和心境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出对好友的关心,也展示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整首诗用词精炼,意境开阔,既有山水田园的清幽,也有人情世故的冷暖,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 文化背景
  • 《寄陈景章》创作于元末明初,那时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许多文人墨客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他们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思。
  1. 历史影响
  • 《寄陈景章》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其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在当时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时代文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1. 现代价值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仍然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它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还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面对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同时,这首诗也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粹,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

《寄陈景章》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