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赵声远韵

闲抱瑶琴入武夷,名山不隐复何之。
五车旧富三冬学,一卷新题九曲诗。
雕鹗渐冲霄汉远,蜩蝉自送夕阳迟。
君家清献梅花在,静对高标有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赵声远韵》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和高洁品格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蓝仁简介:蓝仁,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福建崇安人,元末与弟蓝仁智一同前往武夷学习诗歌,后成为武夷书院山长。
  • 诗歌风格:《次赵声远韵》体现了蓝仁和平雅澹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兼有唐宋诗词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
  1. 诗歌原文
  • 閒抱瑶琴入武夷,名山不隐复何之。五车旧富三冬学,一卷新题九曲诗。雕鹗渐冲霄汉远,蜩蝉自送夕阳迟。君家清献梅花在,静对高标有所思。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诗中描写了武夷山的自然美景及诗人对此景的感慨,如“名山不隐复何之”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之美的向往。
  • 人生态度:通过“君家清献梅花在,静对高标有所思”反映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于高洁人格的赞美。
  1. 创作背景
  • 生活经历:蓝仁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从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 政治环境:蓝仁不事科举,一生以诗歌为伴,隐居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他有机会深入观察和体验自然,进而创作出了许多反映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作品。
  1. 文学价值
  • 审美情趣:诗中的自然意象和意境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怀和对美的独特感受。
  • 文化内涵:《次赵声远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1. 影响评价
  • 后世评价:明代邓雅曾用前韵回应蓝仁的《次赵声远韵》,可见《次赵声远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研究价值:作为元末明初的重要诗歌作品,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和诗人心态变化。

《次赵声远韵》不仅是蓝仁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一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蓝仁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