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与云松会宿

两屐春泥懒过门,一筇斜日会前村。
烟霞梦想西山榻,风雨襟期北海尊。
不俟主人趋竹所,休烦渔父入桃源。
老年谬忝诗名共,莫惜灯前更细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山与云松会宿》是明代诗人蓝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背景:

  1. 作者简介
  • 蓝仁,元末明初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一同前往武夷师从杜本学习诗歌,受四明任士林诗法的影响,遂弃科举而专意于诗。其后蓝仁进入武夷书院担任山长,后来移居邵武尉,但并未赴任。
  • 入明后,按照例令蓝仁被徙往凤阳居住,他在琅邪居住了数月便放归,以寿终。他晚年时曾担任过邵武尉,但在任职期间并未去上任。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西山与云松会宿》的原文如下:“两屐春泥懒过门,一筇斜日会前村。烟霞梦想西山榻,风雨襟期北海尊。不俟主人趋竹所,休烦渔父入桃源。老年谬忝诗名共,莫惜灯前更细论。”
  • “两屐春泥懒过门”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诗人对于尘世的繁忙已经感到厌倦,只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宁静。
  • “一筇斜日会前村”则展现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的行走场景,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
  • “烟霞梦想西山榻”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居住在美丽的西山之上,远离世俗的纷扰。
  • “风雨襟期北海尊”透露出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以及在风雨交加中仍坚守内心的信念。
  • “不俟主人趋竹所,休烦渔父入桃源”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不愿受到世俗的羁绊,追求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
  • “老年谬忝诗名共,莫惜灯前更细论”则是诗人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认可以及对同道中人的劝诫,鼓励大家珍惜相聚的时光,共同探讨诗歌之道。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西山”、“云松”、“北海尊”、“桃源”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诗中的用典也十分巧妙,如“燕寝黄堂”(燕寝指燕雀之巢,黄堂指古代帝王的宫殿),既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诗歌增添了几分庄重和神秘感。

《西山与云松会宿》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态度的体现。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启迪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