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刘俊民镇抚兰室

一室廛居不受喧,满前生意对兰孙。
七弦漫倚宣尼操,九畹仍窥屈子园。
霁月光风浮户牖,清霜紫电绕辕门。
十年来往惭交谊,襟袖馀香想契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刘俊民镇抚兰室》是元末明初的蓝仁所作,该诗描绘了刘俊民的居处与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志士高尚节操和深厚情谊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蓝仁,字静之,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元末时与兄长一同前往武夷山拜师杜本,学习四明任士林诗法后,决定弃科举,专意于诗。后来在武夷书院担任山长,迁至邵武尉职,但因故未能赴任,后入明,被例徙凤阳,最终以寿终。
  • 诗歌创作:蓝仁的诗作和平雅澹,有《蓝山集》留传后世。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
  • 《赋刘俊民镇抚兰室》中,“一室廛居不受喧,满前生意对兰孙。”描述了刘俊民居所的环境,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空间。
  1. 诗意解析
  • 高洁品质:通过“志士确贞操,同心蔼芳言”两句,展现了刘俊民坚守节操、品德高尚的形象。
  • 和谐氛围:“灵均世已远,九畹秋霜繁”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沧桑的理解。
  • 理想追求:“托根君子庭,联芳燠朝暾”则映射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1. 艺术手法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九畹”,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积淀;而“朝暾”,则寓意着朝阳的温暖和希望的重生。
  • 韵律美:《赋刘俊民镇抚兰室》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其音律和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赋刘俊民镇抚兰室》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以及诗人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