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读楚辞忽作凭吊

荒岨何处勒残碑,烟雨不言石发知。
曾否桑林生臂手,果然山鬼妒茳蓠。
千春日月劳宾饯,十步瑶芝乘虎螭。
便买秋风祭宋玉,香魂应冷墓门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读楚辞忽作凭吊》是由明代诗人谢元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谢元汴,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他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在明朝崇祯年间,他以进士身份主试,因故辞官南归。后闻李自成破北京,北向恸哭,南明隆武元年,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南明永历二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但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后,还居潮州郡城,母卒后,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

  2. 诗歌原文:荒岨何处勒残碑,烟雨不言石发知。 曾否桑林生臂手,果然山鬼妒茳蓠。千春日月劳宾饯,十步瑶芝乘虎螭。便买秋风祭宋玉,香魂应冷墓门枝。

  3. 诗歌鉴赏:谢元汴在这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他通过对古代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崇敬。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于生死的理解。

谢元汴的《山居读楚辞忽作凭吊》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一次深刻回顾和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