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袁于人同居之信

城坳转处彷村居,废圃荒畦辟度初。
市近犹能心若水,门幽稍觉客来疏。
分餐减米吾良愧,篱隔闻谈女弗如。
烟火邻家相接好,墙东共读未焚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袁于人同居之信”是明代文人徐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百态的细腻观察。接下来,将围绕这首诗展开分析:

  1. 作者简介
  •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道士、青田居士等,出生于浙江绍兴,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画家、戏曲家和思想家。他的生平经历复杂而丰富,曾因政治原因被贬至福建等地,最终在晚年归隐乡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以诗、文为主,兼及书画、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闻袁于人同居之信》是徐渭的代表作之一,全文为:“城坳转处彷村居,废圃荒畦辟度初。市近犹能心若水,门幽稍觉客来疏。分餐减米吾良愧,篱隔闻谈女弗如。烟火邻家相接好,墙东共读未焚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邻里和谐的珍视。
  1. 诗中意象分析
  • “城坳转处彷村居”描绘了诗人行经城郊时所见的村落景象,“废圃荒畦辟度初”则进一步描述了村庄的环境。这两个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然的背景。
  • “市近犹能心若水”中的“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即使身处喧嚣的市场之中,诗人也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
  • “门幽稍觉客来疏”反映了诗人对私密空间的重视,表达了他对于邻里之间相互了解和支持的期望。
  • “烟火邻家相接好”描绘了邻居间的亲近和睦,这种邻里关系不仅是物理上的接近,更是精神上的交融。
  • “墙东共读未焚书”则展示了诗人与邻里共同享受知识的乐趣,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交流和共享。

“闻袁于人同居之信”不仅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美景的诗篇,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对人际关系深刻理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