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余复婴茅屋

嘉遁依岩穴,清斋饭蕨薇。
花原随水入,茅屋共云归。
夜鼎芙蓉火,秋山薜荔衣。
沙头双白鸟,知尔久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余复婴茅屋》是元末明初诗人蓝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蓝智,字叔亮,号蓝溪,浙江金华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宋濂、张羽并称“浙西三才子”。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后世推崇。
  1. 诗句解析
  • 嘉遁依岩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山林中寻找心灵的避风港,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
  • 清斋饭蕨薇:描绘了诗人简朴的饮食生活。蕨薇作为山野间常见的食物,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 花原随水入,茅屋共云归:这两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花随水入,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界万物的联系;而茅屋共云归,则寓意着人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无间,彼此依存。
  • 夜鼎芙蓉火,秋山薜荔衣:通过夜晚炊烟袅袅升起,以及秋风中薜荔树叶轻拂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沙头双白鸟,知尔久忘机:最后两句,以沙洲上的双白鸟为画面,寄托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寄题余复婴茅屋》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