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延平怀刘仲祥

秋日泊船镡津口,城头高阁风泠泠。
潜蛟在涧水常黑,疏雨隔溪山正青。
何人望气求双剑,处士闭门谈六经。
文公精舍倚南郭,一荐芳洲蘋藻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泊延平怀刘仲祥》是元末明初诗人蓝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蓝智以其精湛的诗艺,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均值得深入探讨与理解。

《舟泊延平怀刘仲祥》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元末明初,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蓝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其诗歌自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的创作地点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具体是在“镡津口”。

从艺术特色方面来看,蓝智的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是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体现了诗人严谨的诗歌创作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舟泊延平怀刘仲祥》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之中。如“秋日泊船镡津口,城头高阁风泠泠”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船泊于古港,高远楼阁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宁静的画面。

在文学史上,《舟泊延平怀刘仲祥》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重视,更因为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而被后世传颂。明代文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蓝智的这首诗“何人望气求双剑,处士闭门谈六经”等句子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崇,同时也透露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蓝智的这些观点和追求,无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后来的学者和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舟泊延平怀刘仲祥》不仅是元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明代文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深入了解元末明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还能从中领悟到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