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飞来石

片石罗浮裂断崖,飞空遥镇梵王台。
千年虎豹疑星陨,五夜蛟龙共雨来。
锡响空山云雾合,杯浮沧海浪波开。
至今老衲翻经处,点点天花护碧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山寺飞来石》是元末明初诗人蓝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描绘湘山寺飞来石的壮丽景观和历史价值为主题。以下是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蓝智,字明之,一作性之,号蓝仁弟,福建崇安人。元末与兄一同师从杜本,致力于诗歌创作。明洪武十年,他因其清廉和仁惠的事迹被朝廷举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有“清新婉约”的诗歌风格。
  2.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七言律诗的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蓝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的尊重。通过对湘山寺飞来石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古代遗迹的敬仰之情。
  3. 文化意义:《湘山寺飞来石》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体现。诗中记录的飞来石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4. 艺术特色: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湘山寺飞来石》以其精湛的文笔、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诗人利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之中,让人们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千年古石的沧桑与美丽。
  5. 历史地位:该诗不仅在文学领域内有着重要地位,其历史价值也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石刻,它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通过解读《湘山寺飞来石》,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宗教信仰等主题。

《湘山寺飞来石》作为一首诗词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顾。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诗歌艺术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的窗口。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元末明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