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黎美周夜谈

看君年尚少,不患无声名。
纷纷但相逐,所见尽世情。
以此一片心,终为尘网婴。
富贵日多事,淡素非所营。
沉溺不自觉,反谓吾身荣。
静中一回头,愧汗当填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黎美周夜谈》是明代诗人谢长文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感慨,也折射出当时文人的社会心态和生活哲学。以下是对《与黎美周夜谈》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基本资料:《与黎美周夜谈》的作者是谢长文,字伯子,号花城,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明朝崇祯年间,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社会经历。
  • 文学成就:谢长文在明末时期享有较高的文学声誉,曾参与南园诗社,并与其他诗人有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谢长文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任职教职,并在明亡后选择退隐,晚年则转向宗教生活。这种多变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带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色彩。
  • 时代背景:谢长文生活的年代正值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矛盾重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文人都表现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谢长文的《与黎美周夜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展示:原文如下:“看君年尚少,不患无声名。纷纷但相逐,所见尽世情。以此一片心,终为尘网婴。”这些诗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谢长文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赏析解读:这首诗通过对“看君年尚少”和“不患无声名”等句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年轻一代的期待和对于名利的态度。而“纷纷但相逐,所见尽世情”则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功利主义倾向。最后两句,“以此一片心,终为尘网婴”,则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思想。

《与黎美周夜谈》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个体生命体验的记录。它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