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当绝顶,乘月一跻攀。
河岳凭阑外,星辰拂袖间。
身轻云自度,心远鹤俱闲。
几欲招仙子,天风听佩环。
夜登瑶台
介绍
谢榛的《夜登瑶台》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品,通过描绘诗人夜登绝顶时所见到的壮观景象和深刻的内心体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向往。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谢榛(约1385年-约1465年),字茂秦,号四溟山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他与高启、杨基并称“吴中三杰”,其诗词作品多有传世之作。谢榛的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作品原文:《夜登瑶台》。
整体翻译:当月亮照耀着瑶台,我登上这座高山,俯瞰大地,只见河岳在栏杆之外,星辰在衣袖间拂动。身轻如云,心境超然,仿佛可以邀请仙子共赏天风之音。
词句注释:
- 瑶台:指高山或山顶。
- 绝顶:最高的地方。
- 河岳:山河。
- 阑外:栏杆之外。
- 星辰:天空中的星星。
- 身轻云自度:形容诗人行走自如,如同云朵一般轻盈。
- 心远鹤俱闲:形容诗人心境宁静,如同仙鹤一样闲适。
- 天风听佩环:形容诗人仿佛能听到来自天堂的风声,如同佩戴着玉佩的声音。
白话译文:当月亮照亮了瑶台,我踏上了这座高山之巅,俯瞰四周,只见远处的山河在栏杆之外若隐若现,星辰在衣袖间轻轻拂过。我行走得如此轻盈,如同云朵一般自在;心境如此宁静,仿佛连飞翔的仙鹤都能找到栖息之地。我渴望邀请一位仙子一同欣赏这迷人的夜色和自然的美妙。微风吹来,仿佛能够听到天上的佩玉之声,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有关。谢榛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国家动荡不安,民间疾苦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谢榛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名家点评:
- 明代文学家李开先说:“《代赠二首·其一》……月中钩”等诗句,都体现了李商隐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世界的独特理解。
- 王立道的《题画》诗则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这些评价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李商隐及其同代人的诗歌特色和审美取向。
轶事典故:关于谢榛的生平和诗作,还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据说他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位女子独自弹奏琴曲,被深深触动,于是写了这首《夜登瑶台》送给她,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女子的倾慕之情。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传说色彩,但也反映了谢榛作为文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的细腻。
作品赏析鉴赏:从文学角度来看,《夜登瑶台》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山水诗。诗人通过对瑶台绝顶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不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还传达出一种深远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诗中的“身轻云自度,心远鹤俱闲”等句,都体现了谢榛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使得读者能够在品读之余,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心灵自由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谢榛的《夜登瑶台》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明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独特窗口。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