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问影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沉醉,卧榻焉知有天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形问影》是明朝诗人谢榛的作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学思想。

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他与李攀龙、王世贞一同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但因与李不合而遭到排挤,后被尊为“后七子”之一。《四溟集》《四溟诗话》等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形问影》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
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
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这首诗展现了谢榛深邃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通过“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哲学思考,即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游走,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这种哲学思考不仅体现了谢榛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命运的独到见解。

诗中“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白天与夜晚的场景,表现了人在世俗世界中的挣扎与无奈。同时,“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即使在贫困和逆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诗中的“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表明谢榛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超越,这种智慧能够使人与古人的精神相通。这种观点体现了谢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重视和传承。

《形问影》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谢榛深邃思想的艺术画作。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诗句,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哲学上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