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池寺

杳霭天池寺,庐山第几峰。
御题丹碣重,荒径紫烟封。
鸟没云无迹,僧归雪有踪。
不辞屐费齿,惆怅隔林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天池寺》是明代诗人韩日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天池寺的深刻印象和内心感受。

“杳霭天池寺”一句直接点题,描绘出天池寺的朦胧神秘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座寺庙隐藏在云雾之中的静谧与深远。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意境。

“庐山第几峰”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导读者思考庐山的众多山峰中的某一峰,从而引发读者对庐山自然景观的遐想。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具有吸引力和探索性。

“御题丹碣重”一句中,“御题”可能指皇帝的题词,而“丹”和“碣”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材料和装饰元素。这句诗通过描绘天池寺的建筑特点,暗示了其历史的悠久和皇家的尊崇,同时也体现了天池寺的庄重与神秘。

“荒径紫烟封”一句则通过对天池寺周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神秘的氛围。紫烟象征着神秘与幽深,而荒径则暗示着无人涉足的寂静。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

“鸟没云无迹,僧归雪有踪”两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而僧人归来留下脚印在积雪上。这些形象生动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也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微妙与珍贵。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即人与自然、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一首描述景物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和感悟的诗。通过对天池寺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望天池寺》作为明代韩日缵的一首杰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对中国古诗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一次精彩展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