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罗浮

奇峰四百共朝昏,世外缔交独有君。
把酒每邀霞岛月,摊书时和铁桥云。
烟岩雾壑窗前见,泉籁松音枕上闻。
已就菟裘吾且老,故山白发暂相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罗浮》是一首古诗,由清代诗人吴伟业所作。下面将更详细地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吴伟业(1602—1673)字宾士,号梅村,又号疆村、查子布,江南太仓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学家,对明清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其文学成就颇为丰富,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
  • 生平背景:吴伟业在年轻时因参加科举考试不成功而四处游历,晚年定居于南京。他的一生中历经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动荡时期,这使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性。
  1. 诗词原文
  • “别罗浮”原诗如下:
粤东佳丽地,胜境独称罗。  
山色含空碧,泉声入坐萝。  
石梁横水涧,云阁倚林柯。  
此境谁堪并,丹崖与翠峨。  
  • 此诗描绘了罗浮山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此地山水之美的赞美。
  1. 诗意解析
  • 首联“粤东佳丽地,胜境独称罗”直接点题,强调了罗浮山在广东东部的独特地位和美丽风光。颔联“山色含空碧,泉声入坐萝”进一步通过色彩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罗浮山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颈联“石梁横水涧,云阁倚林柯”则通过对山间建筑的描绘,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空间感。尾联“此境谁堪并,丹崖与翠峨”则是对全文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美景难以比拟的高度赞赏。

除了上述内容,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艺术价值:吴伟业的诗歌以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在《别罗浮》中,他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文化意义:作为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吴伟业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 后世影响:吴伟业的《别罗浮》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地理景观的宝贵资料。他的诗歌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别罗浮》不仅是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