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旖旎集中衢,日上金桥剑佩趋。
双阙云中开凤扇,六王天上捧龙舆。
成均被命仍敷教,大本承恩复说书。
殊渥无涯嗟未报,几回退食重踟蹰。
午门阙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午门阙上》是一首元末明初诗人魏观创作出的七言律诗。《午门阙上》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午门阙上》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魏观。魏观,字杞山,号蒲圻,生于湖广蒲圻地区,元末隐居蒲山,后被朱元璋征召,历任多个职务,包括平江学正、两淮都转运使等。在晚年,他以老乞归,最终因触怒朱元璋而被杀害。
诗词原文与翻译:《午门阙上》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旌旗旖旎集衢道,日上金桥剑佩趋。双阙云中开凤扇,六王天上捧龙舆。成均被命仍敷教,大本承恩复说书。殊渥无涯嗟未报,几回退食重踟蹰。 其中每句的含义和背景都值得深究。例如,“旌旗旖旎集衢道”描述了一幅热闹而庄严的场面;“日上金桥剑佩趋”则描绘了朝臣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手持宝剑,沿着金色桥梁走向皇宫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宫廷盛况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繁华与权力的集中。
作品赏析与评析:《午门阙上》通过其精炼的词汇和深邃的主题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对当时政治场景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和政治哲学的探讨。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魏观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写作背景与影响:魏观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挑战。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诗人,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和他对时代的反思。虽然魏观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但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午门阙上》不仅是魏观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古典诗歌,还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