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挽母

豆荐坤仪正,纶颁帝泽宽。
投锤终显寇,丸胆旧师韩。
人去梨花冷,堂空燕子闲。
韶华不相待,挥涕几时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挽母》是明代诗人钟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人介绍
  • 钟芳,明代海南文学家,因家贫,母早逝,幼年在外亲黄家抚育。中进士后才奏请朝廷复原钟姓,自幼聪慧颖异,七岁能赋诗,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获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二甲第三名,“一时名动京师”。钟芳曾中进士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等职。后升任章州同知、知府、南京户部员外郎、吏部稽勋司郎中、考功司郎中,出任浙江提学副使、广西布政司参政、江西右布政使。
  1. 诗歌原文
    豆荐坤仪正,纶颁帝泽宽。投锤终显寇,丸胆旧师韩。
    人去梨花冷,堂空燕子闲。韶华不相待,挥涕几时乾。

  2. 诗歌鉴赏

  • 在这首诗中,钟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诗句“豆荐坤仪正,纶颁帝泽宽”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庄重的场景,传达出对母亲的敬仰之情。“投锤终显寇,丸胆旧师韩”则通过比喻,展示了母亲的坚强和智慧。“人去梨花冷,堂空燕子闲”则描绘了母亲离去后,家中的寂寞与冷清。最后一句“韶华不相待,挥涕几时乾”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钟芳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对母亲深情的缅怀,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一直被后人传颂和赞颂。
  1. 历史影响
  • 钟芳的这首《又挽母》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还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认为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钟芳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钟芳的《又挽母》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母亲深深怀念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