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逸图

意为马,志为控,辔衔弗戢六马横。
欲渊濊濊含机阱,直臣献规谀献颂。
颂易亲,规易疏,阙门之外天涯殊。
梨园奸声杂子女,不图无逸图山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逸图》是明代诗人钟芳创作的一首诗歌,旨在表达儒家的俭德思想。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无逸图》: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钟芳,明广东崖州人,后改籍于琼。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而《无逸图》则是一首以马为主题的诗歌。
  • 创作背景:《无逸图》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尚书·无逸篇》及唐、宋两朝内廷殿壁上的《无逸》图绘故事,这一历史背景为诗作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1. 诗的原文
  • 原文:欲渊濊濊含机阱,直臣献规谀献颂。
  • 译文:它想要深入地包含各种机巧陷阱,直言的大臣献上规劝的建议,阿谀的大臣则献上赞美之词。
  • 解析:该诗句通过对比直臣与阿谀之臣的不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与虚伪的鲜明态度。
  1. 诗的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马”作为主体意象,通过“志为控,辔衔弗戢六马横”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马群在控制之下有序行进的景象,象征着秩序与和谐。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深邃的内涵。
  1.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 文学价值:《无逸图》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沉的思想内容,展现了明代诗词艺术的发展水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追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追求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1. 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关系
  • 历史影响:自宋末元初陈普开始创作《无逸图赋》以来,至清代已有十五篇同题作品问世,这些作品的创作都受到了《尚书·无逸篇》及其图绘故事的影响。
  • 传承与发展: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以“俭德”为中心的文学传统,影响了后世对于《无逸》主题的诠释和创作。

《无逸图》不仅仅是一首描绘马群的诗歌,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词艺术的特点以及儒家政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