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汝盛

久旱村园豆麦焦,凿池引水灌田苗。
篱疏野竹横窗户,潮满春帆碍浦桥。
酌酒不愁无苜蓿,挥毫深喜有芭蕉。
人生适意应如此,莫怪渊明懒折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全汝盛》是明代诗人魏时敏创作的一首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作:

  1. 作者简介
  • 魏时敏:明代诗人,字子远,福建莆田人。他以才辟为邑从事,后因诗文获吏部尚书赏识,历任无锡、桃源县丞,未几致仕。善画山水,尤工诗,多与名流酬唱。其代表作品有《竹溪诗稿》。
  1. 作品原文
  • 久旱村园豆麦焦,凿池引水灌田苗。
  • 篱疏野竹横窗户,潮满春帆碍浦桥。
  • 酌酒不愁无苜蓿,挥毫深喜有芭蕉。
  • 人生适意应如此,莫怪渊明懒折腰。
  1. 诗句赏析
  • 久旱村园豆麦焦:描绘了久旱之年,村中的豆麦田地由于干旱而焦黄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农民的困境和艰辛。
  • 凿池引水灌田苗:通过引水灌溉,展示了诗人对农业的关怀以及对丰收的期盼。
  • 篱疏野竹横窗户,潮满春帆碍浦桥:描述了乡村的自然景观,篱笆旁稀疏的野竹和春日里涨满潮水的船只都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风景。
  • 酌酒不愁无苜蓿,挥毫深喜有芭蕉:通过饮酒和书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态度。
  • 人生适意应如此,莫怪渊明懒折腰:引用陶渊明的故事,强调了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不要羡慕官场生活而放弃田园之乐。
  1. 写作背景
  • 该诗作创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
  • 作为一位官员,魏时敏在官场上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欣赏田园风光,但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也渴望回到自然的怀抱中,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歌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久旱村园豆麦焦”展现了干旱带来的影响,“篱疏野竹横窗户”则描绘了农家小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精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易于吟咏。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情感真挚而深切。

《寄全汝盛》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作,更是魏时敏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