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普覆,双溪水绕,新筑璀璨。高阁孤耸,一灯远映、梵音到花畔。桂香又遍。招隐作伴,深坞幽境,时卧游玩。梦魂缭绕,鸿飞少芳翰。病客最疏懒。
暮唤莲莲涤古砚。还是检书、咿唔常目眩。待腊尽春来,重赴禅院。此时登殿。缓步女丛林,积怀颇展。绿阴堪听黄莺啭。
绕佛阁 · 喜参同庵新建大悲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绕佛阁 · 喜参同庵新建大悲楼》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一首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以及对新建筑大悲楼的赞赏之情。
原文如下:
绕佛阁
喜参同庵新建大悲楼,登览极眺,觉尘世苦海,尽作清凉。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我今见之,如饮甘露,如沐春阳。
参同庵者,古刹也,建于唐代。其名取意于“参禅同修”、“同体修行”之意。
庵内佛像庄严,香烟缭绕,令人心旷神怡。
新建的大悲楼,高耸入云,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塔。
楼下有石阶盘旋而上,直达顶层。
顶层设有观景台,可俯瞰整个寺庙和周围的山水风光。
登上大悲楼,放眼望去,只见青山绿水、云雾缥缈,如同仙境一般。
此诗以“喜参同庵新建大悲楼”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以及对新建筑大悲楼的赞赏之情。通过描绘寺庙和大悲楼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即“众生皆有佛性”这一佛教教义。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一字子山,号定庵,又号南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家、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