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梦中弘治十七年

自入云宣两月程,风光渐异独伤情。
戍楼月落城门闭,野塞风寒战马行。
幕府神兵传号令,沙场鬼火乍鲜明。
玉关人老真堪笑,谁息狼烟致太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子梦中弘治十七年》是明代诗人韩邦奇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自入云宣两月程,风光渐异独伤情。
    戍楼月落城门闭,野塞风寒战马行。
    幕府神兵传号令,沙场鬼火乍鲜明。

  2. 诗人简介
    韩邦奇(1327年—1398年),字汝节,号钓台,河南商丘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还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被后人广泛传颂。

  3. 诗中意象

  • 自入云宣两月程:这里的“自”字表明了诗人自己的身份或状态,而“云宣”则可能指的是某种官方活动或使命。两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可能意味着某种转变或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 风光渐异独伤情:这句描述了诗人在经历了某种变化后的情感状态。这里的“风光渐异”可能指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独伤情”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 戍楼月落城门闭:这句话描绘了一幅边疆的夜景图,城门关闭,戍楼中的月亮落下,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紧张的氛围。
  • 沙场鬼火乍鲜明:这里的“鬼火”可能指的是战场上的火光或是其他不祥之兆。这种描述增加了诗句的神秘感和紧迫感。
  1. 赏析与评价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弘治十七年(1505年)的社会氛围。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并记录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韩邦奇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他能够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甲子梦中弘治十七年》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一角,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对于有兴趣了解明代文化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