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霜天十万行,为君今日裂肝肠。
西风吹落灵陂月,荒冢萧萧秋草长。
哭雷仲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雷仲华》:悲悯与忠诚的诗篇
《哭雷仲华》是明代诗人韩邦奇于正德三年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以深沉而有力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雷仲华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韩邦奇是明朝陕西朝邑人,字汝节,号苑洛,他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但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浙江按察佥事任上,他仍不改初衷,忧国忧民。他的文学成就同样显著,其作品多有反映时政、抒发情感的特点,其中就包括《哭雷仲华》。
诗歌原文“泪洒霜天十万行,为君今日裂肝肠。西风吹落灵陂月,荒塳萧萧秋草长。”生动描绘了作者面对友人逝去之痛和国家动荡之悲。诗中通过“泪洒霜天”这一意象,传达出作者对雷仲华逝世悲痛的心情,仿佛悲伤之情已经凝结成千万滴泪水,洒向那凄清的天际。诗句中的“为君今日裂肝肠”,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好友去世而心中的巨大痛楚,好似肝肠都被撕裂般痛苦。
诗中的自然景象也被用得淋漓尽致。“西风吹落灵陂月,荒冢萧萧秋草长”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也象征着友情如流水般逝去,以及生命的无常。这种对比强烈的自然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韩邦奇的《哭雷仲华》不仅仅是一篇悼念亡友的诗作,它更是一首饱含着个人情感、时代背景和民族大义的作品。通过对雷仲华的缅怀,韩邦奇展现了一位忠臣的高尚品格和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折射出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情绪。
《哭雷仲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被后人传颂和研究。它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也是研究明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