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吴中诸友

皇华使者日边来,叨拜纶音总内台。
四海澄清元有志,百寮表率愧非才。
风霜敢谓摇山岳,雨露终期振草莱。
却叹君恩无可报,惟将三尺效涓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赠吴中诸友》是韩雍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该诗及其作者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韩雍:韩雍(1325年—1389年),字子高,号东原,江西吉水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官员和学者,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翰林院学士、工部尚书等。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怀。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皇华使者日边来,叨拜纶音总内台。四海澄清元有志,百寮表率愧非才。风霜敢谓摇山岳,雨露终期振草莱。却叹君恩无可报,惟将三尺效涓埃。
  • 翻译:作为皇华使者从远方来到朝廷,我有幸接受皇帝的诏令担任内台官职。我对国家的治理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能让四海安宁;但同时,我也深感自己才能有限,无法完全达到自己的期望。尽管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但我愿意尽我所能,就像滴水之力一样,去贡献于国家。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寄赠吴中诸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虽然诗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仍愿意为国家尽忠尽力,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风霜”和“雨露”,象征着国家的治理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却叹君恩无可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恩德的感激之情。
  1. 背景知识
  • 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元末明初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命运的抉择。在这个背景下,韩雍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也展示了他个人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
  • 明代文化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极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和价值的探索。韩雍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诗词,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寄赠吴中诸友》不仅是韩雍的一首代表作,也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诗人的个人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