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昆山赵进士博还京

画舫南游始盍簪,锦衣东望又分襟。
一天风月供清操,满目江山伴醉吟。
归路不辜题柱志,到家应慰倚闾心。
吾乡自古多豪杰,接武相期振好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昆山赵进士博还京》是明代诗人韩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以下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韩雍的生平:韩雍,字永熙,号襄毅,是明初苏州府长洲人。他于正统七年中进士,之后历任御史、广东副使、兵部右侍郎等职。在任大理少卿期间,因弹劾宁王朱奠培被诬告而遭贬谪。后来官复原职,再升为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
  • 作品特点:韩雍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活跃,其文学创作也颇具特色。他擅长用七言律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美景及社会现象为主,语言典雅,寓意深远。
  1. 诗歌原文
  • 画舫南游始盍簪,锦衣东望又分襟。
  • 一天风月供清操,满目江山伴醉吟。
  • 归路不辜题柱志,到家应慰倚闾心。
  • 吾乡自古多豪杰,接武相期振好音。
  1. 诗歌解析
  • 画舫南游始盍簪:这句描述的是诗人乘坐画舫,从南方出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未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 锦衣东望又分襟:诗人站在东边,眺望着远方,锦衣象征着尊贵的身份,分襟则可能意味着离别或分离。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之情。
  • 一天风月供清操:这里的风月代表着美好的自然风光,而“供清操”则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通过欣赏风景来净化心灵,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高洁。
  • 归路不辜题柱志:诗人在归途中或许会在柱子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志向,这是对自己未来的承诺和期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
  • 到家应慰倚闾心:当诗人最终回到家中时,家人的支持和安慰将是最大的慰藉。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 吾乡自古多豪杰:这句话是对家乡的描述,强调自古以来,家乡人民就有着英勇和豪放的品质,这也是对家乡的一种赞美。
  • 接武相期振好音:这句话是对后人的期许,希望后人也能有如家乡人一样的优秀品质,共同为社会的美好贡献力量。

《送昆山赵进士博还京》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诗歌,更是韩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社会、自然和文化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