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史萧公以诗见寄依韵奉酬二首

清才落落世称稀,传得声华海内思。
平法独持因爱物,谠言频进为忧时。
霜飞北阙趋朝早,日昃中台退食迟。
闻道天恩今益眷,应知心与古人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左都御史萧公以诗见寄依韵奉酬二首》是一首由明代文人韩雍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以下为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韩雍,字永熙,号湘阴,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明代中期担任过左都御史等重要职务,因其政绩和文才而著称。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因此其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 诗歌原文

清才落落世称稀,传得声华海内思。 平法独持因爱物,谠言频进为忧时。 霜飞北阙趋朝早,日昃中台退食迟。 闻道天恩今益眷,应知心与古人期。

  1. 诗意解析
  • 清才落落世称稀:表明了诗人在社会中独特的才华和地位,使得他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
  • 传得声华海内思:意味着通过诗歌,诗人的思想和才华传播到了全国乃至海外,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念。
  • 平法独持因爱物:这里的“平法”可能指的是公正的法律或原则,而“因爱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原则的坚守和爱护。
  • 谠言频进为忧时: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意见,反映了诗人关心国事、敢于直言的品质。
  • 霜飞北阙趋朝早,日昃中台退食迟:描述了诗人清晨赶往朝廷处理政务,直至日暮才从宫中出来,展现了他对职责的尽责态度。
  • 闻道天恩今益眷:表达了诗人听闻朝廷对他的恩宠日益加深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压力。
  • 应知心与古人期: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前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左都御史萧公以诗见寄依韵奉酬二首》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的卓越才华,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性。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