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礼铜殿

一路阴晴屡不分,山中风候易纷纭。
村过数日无红叶,江近双峰似白云。
蛇虎夜深求忏度,鼓钟人定示声闻。
可怜世外僧经济,金火须臾历劫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山礼铜殿》是明代诗人钟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明代文学的某种审美倾向。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钟惺,字伯敬,号退谷,明代湖广竟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行人,历官南京礼部主事,后任福建提学佥事。钟惺在文学史上以“竟陵体”著称,他的诗歌矫袁宏道辈浮浅之风,幽深孤峭,流于镵削。

  2. 诗歌原文:一路阴晴屡不分,山中风候易纷纭。村过数日无红叶,江近双峰似白云。蛇虎夜深求忏度,鼓钟人定示声闻。可怜世外僧经济,金火须臾历劫勋。

  3. 诗歌赏析:《花山礼铜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吸引着读者。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诗中的“一路阴晴屡不分,山中风候易纷纭”描绘了山中多变且不可捉摸的天气,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事无常时的心情。“村过数日无红叶,江近双峰似白云”则是诗人对四季变换的细致观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钟惺的《花山礼铜殿》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