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送人入陕

渭水潼关北,吾亲舍在兹。
君行须此路,我往未知期。
但报平安日,休言疾病时。
丈夫怜少子,恐遣鬓成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送人入陕》是明代诗人韩邦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疾病中对友人送行和关心的深切情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氛围。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诗人简介:韩邦靖,字汝度,号五泉,是明陕西朝邑人。他是韩邦奇的弟弟,与兄长一同在正德三年考中进士,但后来因为上疏指斥时政而触怒武宗,最终被贬为庶民。
  • 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嘉靖初年,此时韩邦靖已经因病乞归。
  1. 诗歌原文
  • 渭水潼关北,吾亲舍在兹。君行须此路,我往未知期。
  • 但报平安日,休言疾病时。丈夫怜少子,恐遣鬓成丝。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韩邦靖在这首诗中采用了简洁明了的手法,通过四句话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完美融合,语言朴实却充满情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但报平安日,休言疾病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安全的深切关心。同时,“丈夫怜少子,恐遣鬓成丝”则透露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和不舍。
  1. 社会历史背景
  • 明朝政治环境: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初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但内外交困的时期。韩邦靖因政治原因被流放,这在他的诗中也有所体现。
  • 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如饥荒、瘟疫等严重问题频发,这些都影响了韩邦靖的生活和创作情绪。
  1. 文学价值
  • 五言律诗形式: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它严格遵循了古典诗歌的形式和韵律要求,展现了韩邦靖扎实的诗歌功底和对古典诗歌形式的尊重。
  • 情感真挚:诗中的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病中送人入陕》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波动和社会变迁,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与抗争。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读者来说,阅读《病中送人入陕》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