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赠李制台

龙门峍屼势高浮,水接银河泻碧流。
岂有纤鳞能奋跃,时闻仙鲤暂来游。
雄情直抗东南壁,壮节堪维十二州。
今日窃欢容御李,品题须向古人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赠李制台》是明朝诗人韩上桂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特点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龙门峍屼势高浮,水接银河泻碧流。
    岂有纤鳞能奋跃,时闻仙鲤暂来游。
    雄情直抗东南壁,壮节堪维十二州。
    今日窃欢容御李,品题须向古人求。

  2. 诗歌赏析

  • 在这首诗中,“龙门峍屼势高浮”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水接银河泻碧流”则用银河比喻河流,形象地展现了流水的清澈与美丽。这两句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 “岂有纤鳞能奋跃,时闻仙鲤暂来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心情。这里的“纤鳞”象征着细小而脆弱的存在,而“仙鲤”则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 “雄情直抗东南壁”中的“雄情”指的是诗人的豪情壮志,而“直抗东南壁”则意味着这种豪情壮志能够抵御一切困难和挑战。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 “壮节堪维十二州”中的“壮节”是指坚强的品格和节操,而“堪维十二州”则意味着这样的品格和节操足以支撑起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品质的信心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 “今日窃欢容御李”一句中的“窃欢”可以理解为暗自欢喜,而“容御李”则是暗指皇帝,表示诗人在私下里暗自庆幸自己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受到皇帝赏识的欣喜和自豪。
  • 最后两句“品题须向古人求”中的“品题”指的是评价和鉴定,而“古人求”则强调了需要向古代的文人墨客寻求指导和借鉴。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以及对于前人智慧的尊重。
  1. 诗歌作者:韩上桂,字孟郁,号月峰,明代广东番禺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国家的热爱。

  2. 写作背景:韩上桂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呈赠李制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抱负。

  3. 作品风格:《呈赠李制台》以其豪放的风格、激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明代七言律诗的代表之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呈赠李制台》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价值追求和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