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遇隐者

茅屋烟初起,香粳水为舂。
不知何样老,占得此身慵。
鹤氅争髯白,螺杯蘸甲红。
他年谁遇我,似我此逢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行遇隐者”是明朝诗人苏葵创作的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状态。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象和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道行遇隐者’:

  1. 作品作者
  • 《道行遇隐者》的作者是苏葵,字伯诚,广东顺德人。他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弘治年间因翰林编修升至江西提学佥事。苏葵性格耿介,不谄媚权贵,这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有所体现。
  1. 作品原文
  • 诗的第一句“茅屋烟初起”,描写了一幅清晨烟雾缭绕的小屋景象,暗示着隐居者的日常生活开始。第二句“香粳水为舂”,描述了用香粳米做饭的情景,可能意味着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方式。第三句“不知何样老,占得此身慵”,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由于年岁的增长而感到的身心疲惫。最后两句“鹤氅争髯白,螺杯蘸甲红”则通过鹤氅和螺杯这两个意象,展现了隐居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1. 作者简介
  • 苏葵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作为广东顺德人,苏葵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 作品赏析
  • 《道行遇隐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许多读者。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致描绘,诗人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描写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1. 历史背景
  • 苏葵所处的明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和心灵寄托成为时代潮流。苏葵的诗歌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重视和崇尚。
  1. 文化意义
  • 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个人品质的提升。苏葵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古代隐逸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心灵安宁的一种启示。它鼓励人们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生活的本真。

《道行遇隐者》不仅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情感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