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康山忠臣庙追吊前烈

锦旗竿上风初竞,绿水湖边日欲黄。
一日山河定刘项,千年词宇惜关张。
攀龙有志生何爱,扼虎成功死亦香。
草昧相从人或误,诸君偏解识真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康山忠臣庙追吊前烈》是明代诗人苏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与赞颂,表达了对英雄壮举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苏葵(明代),字伯诚,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曾为江西提学佥事。其个性耿介,不谄附权贵,曾被太监董让陷害,但最终事情得以澄清。在任内,他增修了白鹿书院。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其个人品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如《过康山忠臣庙追吊前烈》正是这种关注的具体体现。

诗中的“锦旗竿上风初竞,绿水湖边日欲黄”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场景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沉郁的历史感和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诗句中的“一日山河定刘项,千年词宇惜关张”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感慨。刘项指的是刘邦和项羽,关张指的是关羽和张飞,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英雄人物的伟大形象。

诗的最后一句“草昧相从人或误,诸君偏解识真王”则可能反映了苏葵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选择的思考。在这里,“草昧”一词可能是指社会混乱或者时代未明的状态,而“真王”则可能是指真正的英雄或者理想的统治者。这句话可能在告诫世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能够识别并追随真正的英雄是非常重要的。

《过康山忠臣庙追吊前烈》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崇高致敬。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和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在思想文化层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