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极南山同前

南山山下水源深,淘出慈孙孝子心。
几处邱原青草合,万株桑梓白云阴。
望乡台古情偏切,昼锦堂高梦亦寻。
不道当年何驸马,朱门清夜月沉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目极南山同前》是明代诗人苏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词句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目极南山同前》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据资料显示,苏葵是明代广东顺德人,其性格耿直,不谄附权贵,曾因直言进谏被陷害,最终事情得到平反。作为翰林编修,他升任江西提学佥事,并在任职期间增修了白鹿书院。这样的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独特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 诗句解析:《目极南山同前》中的诗句“南山山下水源深,淘出慈孙孝子心”描绘了南山之下水源深远,养育出众多慈爱的子孙。“几处邱原青草合,万株桑梓白云阴”,则通过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望乡台古情偏切,昼锦堂高梦亦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最后一句“不道当年何驸马,朱门清夜月沈沈”,似乎在诉说一段历史的往事,以及那些被遗忘的人物和故事,反映出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3. 文化意蕴:《目极南山同前》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南山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推崇。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反思。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探讨,使得《目极南山同前》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而是成为了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目极南山同前》不仅是明代诗人苏葵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刻的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宝贵资料。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深入了解并欣赏这首作品,无疑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