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来青轩题

再到层轩坐,诸峰尽若迎。
劲风山木振,初日殿鸦鸣。
澄廓邀殊观,高闲寄远情。
惜无谢客赏,况乃趣王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香山寺来青轩题》是明代严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信息:严嵩(1487年—1560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编修、侍讲等职。严嵩在政治上以迎合皇帝为手段,长期担任要职,与权臣勾结,最终因谋害忠良而遭罢黜。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五言律诗《香山寺来青轩题》,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2. 诗歌原文及鉴赏:《香山寺来青轩题》全诗如下:

再到层轩坐,诸峰尽若迎。
劲风山木振,初日殿鸦鸣。
澄廓邀殊观,高閒寄远情。
惜无谢客赏,况乃趣王程。

此诗描绘了香山寺内一处名为来青轩的亭子,以及周围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写,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首句中的“诸峰尽若迎”,展现了山峰的壮观与威严;次句“劲风山木振”则形容了风吹过松林时树木摇曳生姿的景象,给人以生动的感受;第三句“初日殿鸦鸣”则描绘了日出时分,殿宇上的乌鸦报晓的情景,增加了诗的动态美。最后两句“澄廓邀殊观,高閒寄远情”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香山寺来青轩题》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展现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画卷。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艺术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无限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