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春台贻钱别驾

府公地主催科剧,高阁看山引兴来。
三峡波涛深送酒,万峰岚翠迥登台。
黄花似与秋期约,尘世难逢笑口开。
遗德古来韩庙在,为寻荒碣斸苍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春台贻钱别驾》是明代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思的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文学作品:

  1. 作品概述
  • 作者介绍:《登春台贻钱别驾》的作者是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代江西分宜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任编修,因疾病辞职后过着隐居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弘治十八年,此时严嵩已入仕为官,但因健康等原因选择隐退。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山水美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所创作。
  1. 诗歌原文
  • 府公地主催科剧,高阁看山引兴来。
  • 三峡波涛深送酒,万峰岚翠迥登台。
  • 黄花似与秋期约,尘世难逢笑口开。
  • 遗德古来韩庙在,为寻荒碣斸苍苔。
  1. 艺术特点
  • 自然描绘:诗歌通过对三峡波涛、万峰岚翠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 哲理思索:诗人通过“黄花似与秋期约”、“尘世难逢笑口开”等句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人事变迁的思考。
  • 文化内涵:诗中提及的韩庙,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韩愈庙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思考。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诗歌代表,《登春台贻钱别驾》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被后人传颂。
  • 文化传承:严嵩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精神生活的写照,对后世的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文化意义
  • 审美情趣:这首诗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哲学思考:《登春台贻钱别驾》中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登春台贻钱别驾》不仅是严嵩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明代文人文化精神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