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石门侍读见赠

翻屋秋霖作夜惊,出城晴旭称郊行。
谩于夷险思身事,却以忧欢见友情。
山月解装陵屋白,涧风骑马柏林清。
浮尘扰扰非吾意,临羡沧州愧濯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石门侍读见赠》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创作背景与作者信息
  • 时代背景:《酬石门侍读见赠》创作于明代,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文人辈出的时期。严嵩作为明朝的著名文人,其诗文在当时享有盛名。
  • 作者生平: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出生于明代江西分宜。他自幼聪明好学,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后,转而投身学术,成为钤山读书十年的大儒。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翻屋秋霖作夜惊,出城晴旭称郊行。谩于夷险思身事,却以忧欢见友情。山月解装陵屋白,涧风骑马柏林清。
  • 注释与译文:此诗描述了作者在秋雨夜晚的惊慌以及清晨阳光下的郊游之喜。通过“山月”与“涧风”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同时,“临羡沧州愧濯缨”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淡泊与超然。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严嵩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如“山月解装陵屋白”,用“白”字来形容山月,既形容了天色之白,也暗示了诗人心境之明净。
  • 修辞技巧:整首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山月、涧风)、比喻(如“山月解装陵屋白”)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 诗歌的主题思想
  • 对官场的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仕途得失的深刻思考。
  • 友情与人格的彰显:诗中的“却以忧欢见友情”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保持乐观,与友人共享快乐,彰显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严嵩的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酬石门侍读见赠》因其精湛的技艺而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宝贵资料。
  • 社会影响:严嵩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其诗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受到了他作品的启发。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酬石门侍读见赠》这首七言律诗所蕴含的艺术美感和社会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