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清望许谁先,留钥恩深遽引年。
陵路晓辞松罢雪,江船春坐水连天。
山林岁月从今得,编简勋名与世传。
旧里龙湾草堂胜,手栽松菊故依然。
大司马廖公致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司马廖公致政》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严嵩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大司马廖公辞官归隐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介绍:严嵩(1485-1560),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他在明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授编修,后因得罪宦官刘瑾而归家,十年间潜心研习学问,名声大振。嘉靖二十一年(1542),严嵩入朝为礼部尚书,不久成为首辅大臣,权倾朝野二十余年。然而,他最终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罢官。
诗歌原文:《大司马廖公致政》是严嵩的一首代表作,其全文如下:
两都清望许谁先,留钥恩深遽引年。
陵路晓辞松罢雪,江船春坐水连天。
山林岁月从今得,编简勋名与世传。
旧里龙湾草堂胜,手栽松菊故依然。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表达了大司马廖公辞官归隐后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两都清望许谁先”,指的是两京(指京城和南京)之中,谁能超越廖公的声望?这反映了他对个人成就的高度自信。接下来的诗句“留钥恩深遽引年”,则透露出他对朝廷恩情深厚的感慨,以及因年老体衰突然辞官的无奈。
社会评价:严嵩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那个时代官场现状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廖公的描写,严嵩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仕途经历,也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的政治生态和权力斗争。
历史背景:明世宗嘉靖年间,严嵩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期间曾撰写青词以迎合皇帝之意。他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但最终因被劾而被罢官。这种复杂的政治生涯体现了明代官场的残酷和尔虞我诈。
《大司马廖公致政》不仅是严嵩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官场生态和社会现实的反映。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和启示意义,对于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