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大理侍养南归

赐归真慰北堂欢,色养无心恋达官。
献寿总宜莱子服,趋朝曾识惠文冠。
山中逸兴思攀桂,溪上秋芳咏采兰。
圣主恩深阊阖远,几回清梦忆鸣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虞大理侍养南归”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1. 作者介绍
  •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后因得罪权臣而退隐。晚年以诗文名重一时。
  1. 诗歌原文
  • 赐归真慰北堂欢,色养无心恋达官。
  • 献寿总宜莱子服,趋朝曾识惠文冠。
  • 山中逸兴思攀桂,溪上秋芳咏采兰。
  • 圣主恩深阊阖远,几回清梦忆鸣銮。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结构: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遵循律诗的格律。结构严谨而不失灵活,体现出古典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丰富的意象:如“色养无心恋达官”,描绘了一种远离权力中心,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山中逸兴思攀桂,溪上秋芳咏采兰”,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
  1. 文化背景
  • 明朝的政治环境:明朝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政治斗争激烈,严嵩作为进士出身的官员,其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他的《送虞大理侍养南归》可能反映了他个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和反思。
  • 文人的生活态度:在这首诗中,严嵩展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看淡的态度,以及对于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文人中颇为流行,体现了他们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1. 文学价值
  • 情感真挚:严嵩在诗中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动人。
  • 语言优美:诗中使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丹凤翩翩五綵衣”、“水驿行经春草绿”,使得整首诗语言华丽,富有诗意。
  1. 历史影响
  • 传承至今:虽然严嵩生活在明朝,但其诗歌作品仍然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启发后世:这首诗不仅在当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深远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境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送虞大理侍养南归》不仅是严嵩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以及体现文人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